党建业务融合,教师思政助力课程思政
——通识教育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果总结
一、思路与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为充分发挥通识课程的育人功能,自2019年以来,通识教育学院党支部以教师思政为抓手,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师风师德建设,通过党建业务的深度融合,提高全体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取得较好工作成效。
二、具体工作举措
(一)强化师风师德建设,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发挥榜样的力量,组织教师向张桂梅、于漪等全国优秀教师学习,评选身边的师德标兵,提升教师师德水平,锤炼教学基本功,不断提升育人水平。加强教师纪律教育,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签署师风师德承诺书,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好榜样。
图1 师德标兵王金洛老师从教40年颁奖仪式
(二)夯实理论学习基础,筑牢教师理想信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传统学习与创新学习相结合,通过灵活多样、形式丰富的学习、调研、交流等活动,使全体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政治思想素养。
图2 通识教育学院在广州市艺术博物馆开展党史学习活动
(三)党建业务有机融合,全面推进三全育人
通过支部活动的组织,提高全体党员思想站位,率先推进课程思政;通过工会活动的开展,提高全体教师思想素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通过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开展各类课程思政专题讲座和比赛活动,夯实课堂教学主阵地,开辟课外活动大战场,全面推进“三全”育人。
图3 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做课程思政专题讲座
二、优秀教学改革案例
通识教育学院通过项目引领的方式,扎实推动课程思政的落地实施。通识教育学院所有课程均获得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近三年有3个课程思政研究项目喜获省市立项。
1. “‘五育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规划课题立项;
2.“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三教’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2021年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十一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
3. “‘三全育人、五育融合 ’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获2022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立项。
在项目研究的推动下,通识教育学院课程思政工作进展迅速,涌现一批优秀教师和优秀成果,在不少领域取得新突破。
图4 通识教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课程思政研讨活动
图5 2022年度我校获得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国家团队1项、省级团队3项
三、先进人物
图6 李素玲老师近照
李素玲老师:主持2022年度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国家团队,主编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材1本。
图7 体育教学团队近照
体育教学团队(苗苗、惠艳、代道旻、尹富兵):团队获2022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高职公共基础组一等奖;惠艳老师获得2019年度广州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尹富兵老师、代道旻老师、苗苗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获得国家一等奖、省一等奖多项。
图8 陈燕燕老师近照
陈燕燕老师:获得2019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高职组一等奖,教学案例被评为2021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四、成效与反响
第一,通识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根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形式、多途径地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图9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图
图10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二,教师教学能力有效提升。近三年,通识教育学院教师获得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3个教学案例获得省级以上典型案例;1个课程参评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图11 2022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高职公共基础组一等奖
图12 2019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高职组一等奖
第三,体育美育开拓崭新局面。体育方面,学生在各类体育竞赛中绽放光彩,荣获全国健美操比赛一等奖,全省街舞比赛、跆拳道比赛、乒乓球比赛一等奖等。美育方面,组织学校教师参加2021年广东省首届美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项美育案例获评2022年广东省高校美育优秀案例。
图13 近三年学生在各类省级体育锦标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图14 我校学生在广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中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