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开展思路和创新理念
学院制定了“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的总体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育人主体作用;深度发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二、具体工作举措
1、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统筹协调、全面覆盖与分类指导,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结合智能制造学院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形成“学院-专业-课程”三级育人体系。学院层面,以专业类别为基础单位,如公共基础课(文科)、专业课(工科)为单位,研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指南,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规范,形成智能制造领域的育人特色;在专业层面,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融入课程思政,形成专业价值引领目标;依据公共课(创新创业导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劳动教育)、专业课程、实训类课程等类别课程的特点,挖掘思政价值和精神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与能力
利用部门经费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线上、线下课程思政相关培训,推动课程思政培训常态化。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鼓励和支持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联合开展教研活动,如课题申报。搭建平台,开展经常性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微课展示等活动,促进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教师深入企业,提高企业生产实践经验,鼓励学生加入老师的实践项目,指导学生实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带领学生到企业实践,培养企业生产经验
学生参与老师实践项目,锻炼动手能力
3.加强学生日常思政和“第二课堂”思政元素挖掘
通过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将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课程中,利用网络、学生社团等阵地,以政治认同、价值引领、家国情怀、工匠精神、道德与法律意识为重点,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学生第二课堂。
利用废旧纸壳制作展示品,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学生社团带领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优秀教学改革案例
在学院领导的政策指导下,每位教师结合自己任教的课程,参与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的撰写,参与学校、省市思政教学案例的征集活动。学院董立国老师从《电工电子技术》节选了三相电路环节,联系日常家用电安全知识,贴近生活的案例,潜移默化的教会学生三相电的特点。莫慧芳老师从《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选取了电机往返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小型起吊机电气控制线路装调”,将职业素养贯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刻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四、先进人物
学院青年教师董立国老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方面的建设,获得了校级课程思政项目的立项,并参加了学校首届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精彩的表演获得了二等奖。
董立国老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现场照
五、成效与反响
在院领导的重视下,学院在课程思政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人人都参与课程思政的氛围。每门课的课程标准、教学设计中都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每年都有老师获得院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立项,迄今有6项;每年有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董立国老师获得了二等奖;每位老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