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开展思路和创新理念
管理学院通过“线上课程思政”,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真正实现疫情期间“教师离校不离教,学生停课不停学”。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各门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着力点,构筑爱国共识。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教育,向学生讲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鲜活案例,传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爱精神,推送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体现的家国情怀,进一步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情感认同。
2.以“团结协作教育”为着力点,加强合作意识。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动员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配合和参与所在社区和村委会,力所能及地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传播正能量。
3.以“敬畏生命教育”为着力点,尊重自然规律。对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真谛,学会认知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4.以“职业道德教育”为着力点,增强时代使命感。在线上教学中,要以白衣天使、人民解放军、志愿者等“最美逆行者”的奉献精神和职业素养作为生动教材,让学生们在感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引导他们增强责任意识,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5.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着力点,传播健康正能量。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既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又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主动问候,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适和疏导,正确面对疫情,消除恐慌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6.以“爱与感恩教育”为着力点,弘扬大爱之道。病毒无情,战“疫”残酷,但人间有爱。把握教育契机,从抗疫故事中选取素材,有针对性地开展爱与感恩教育,引导他们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要心存感恩、学会感恩,并努力成为一个传播爱、奉献爱、充满爱的人。
7.以“规则意识教育”为着力点,培养理性思维。教育引导学生诚实守信,保持理性,分清是非,遵守规则,树立法治思维。
8.以“专业思想教育”为着力点,树立报国热情。引导学生立志学好专业知识,学精理论、学深知识、学透要义、学活应用,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以已之长为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社会需要和人民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具体工作举措
1. 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开展“线上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正确处理教学科研与疫情防控的关系,正确处理线上教学与课程育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使得广大教师理解并支持学校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各项防控举措,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保持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做到师生虽然不见面、彼此沟通不间断,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深入推动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2.立足课程岗位的工作过程,在项目课程开发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时事进行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以专业必备的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为主线,以精心设计的若干“有趣、有用、有挑战”技能训练为核心,通过对典型实践性问题的提出及相应服务情境的创设,让学习者能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循序渐进的总结和分享中提升专业技能和素养。
(1)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德育为导向加快课程改革与建设
(2)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强化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能力,具备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
(3)提高本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4)提升学生职业意识、职业思维
3.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明确教育教学目标,坚持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原则为基础,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位一体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管理学院统筹规划课程思政,加强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突显价值引导功能,挖掘德育内涵和元素,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领导、管理、践行及监督评价体系,确保课程思政稳步推进。
三、优秀教学改革案例
1.为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思政育人,促进产教融合和课程思政,促进电子商务专业与行业龙头接轨,探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管理学院与广州酒家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思政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2022年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先后开展了端午、中秋项目的课岗融合课程教学。
在中秋项目岗位实习期间,广州酒家党支部书记陆明森等一行10人到访广州科学城产业学院,对21级3+2班、20级共86名中秋慰问,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和传统节日的意义。
9月9日,管理学院举办了“校企合作育英才,中秋家书抵万金”的活动,倡导学生寄送感恩“家书”的同时,由广州酒家给每位实习学生的父母寄去月饼以表中秋的问候。一封封“家书”中,除了深深依恋的牵挂之情之外,更多的是谈论专业学习与岗位实习感悟、职业规划。通过寄送家书、座谈会,充分体现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理念,在专业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良好家风家训。此次活动增进了校企双方的相互了解与认知,为校企后续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打造更有特色的课程思政模式、提升我校人才培养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管理学院举办校企合作育英才,中秋家书抵万金”活动
2.课题:曾斌,校级质量工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3.课题:龙林方,校级第二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物流管理》课程
4.论文:龙林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学设计探讨——以《物流管理》课程为例,《中国储运》,2022年第4期
5.论文:龙林方,高职《行政秘书实务》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与探索,《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年第11期
6.获奖:龙林方,《疫情下认识物流管理》思政案例荣获2020年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研究院举办的“战疫课堂”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征集大赛优秀奖
四、先进人物
1.龙林方,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专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牢牢把握立德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努力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前主持院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课程2项,参与1项;发表思政教学设计方向论文2篇,参加院级第二届思政教学能力竞赛荣获三等奖,《疫情下认识物流管理》思政案例获得2020“战疫课堂”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征集大赛优秀奖。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坚持把握学情,紧扣课程,紧跟时代,纵深融合,紧密结合专业课程知识内容,有效挖掘思政元素,结合不同的知识模块,找准结合点,选择合适的思政元素及案例与知识体系互相辉映。充分利用好社会大课堂,适时选择与时代、与社会,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新鲜素材,增强代入感,激发学习兴趣;关注课程思政的深度和广度,在思维的拓展,方法的创新,观念的更新,意识的搭建,价值认同等方面进行纵深融合。
作为班主任、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工作主理人身份,积极将课程思政延伸课堂外,关注学生思想状态,跟踪思政效果,有的放矢提升思政教学能力。
2.庄炜,管理学院辅导员、管理学院团总支书记。主持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职业院校服务社区发展路径与机制研究)、广州市党建学会年度重点课题2021年(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研究)、2022年(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研究),参与多项学院学生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在教授《创新创业导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中深化课程思政工作,指导学生参与学校举办的第六届职业生涯规划书设计大赛获二等奖、第八届求职简历制作比赛获一等奖、第八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暨“互联网+”“挑战杯”“赢在广州”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获二等奖;同时获2021年广东省教育厅校园摄影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21年广东省高校入职辅导员及思想政治工作省级岗前培训班“优秀学员”称号、2021级学生军训“优秀指导员”称号等荣誉。
五、成效与反响
“课程思政”改革意义非常重要深远,是意识形态的攻坚战和保卫战,也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对于学生而言,对于学校而言,还是对于社会而言,都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
1.打破了专业壁垒,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这是新时代我党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最鲜明、也最具体的要求。根据管理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发挥专业课的特点和优势,积极融入思政课程元素,推动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主动参与正确专业伦理塑造的全过程,使本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加强了专业自信心
将产业背景及专业发展状况在讲课过程中穿插整个课程体系,让学生更加了解真实的专业行业和产业,增加从事工作的热情,产生热爱本专业、信赖本专业的情感变化。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并重。
打破原有课程的思维束缚,在基本知识以及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中,将育人放在课程教学的首位,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寓德于教、寓道于教、寓教于乐
将专业课的知识点与思政课的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融合,结合情景化、故事化、游戏化,互动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的教学。
4.四位一体构建了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产学培赛”四位一体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1)强化自身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确立知识点典型案例。
(2)点上突破、面上推开,逐步全课程覆盖。
(3)改进中强化,创新中提高(深入挖掘,合理布局)、耦合化(解决原课程的知识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