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文章来源:教育部
时间:2022-11-29 08:55:57
教育部
2022-11-29

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章论述、专门部署,这体现了党对教育发展战略的新突破,凸显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高中阶段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对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起到牵引作用,肩负着为各类人才成长奠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新要求,这是党中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对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特别是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两类学校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

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筑牢多样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要实现高中阶段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必须首先写好“普及”这篇文章。辽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连续十年高于94%,始终处于高位普及阶段。我们的经验是: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工作,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启动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

在辽宁,95.4%的初中毕业生能够进入更高一级学校就读,更多初中毕业生有了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全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3年,这对进一步优化辽宁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夯实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所需人才的战略储备、加快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也为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化学校结构布局和专业设置,创设多样化发展的必备条件

多样化发展需要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更需要办学条件和学科专业设置的适应性优化。根据县域内人口变化趋势、新型城镇化规划和产业发展需求,辽宁通过新建、易地搬迁、改扩建、撤并、转型等方式不断优化高中阶段学校结构布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改善和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列入省“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近三年省本级财政投入10亿元,支持77所普通高中和267所中等职业学校优化结构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实施部属高校县域高中托管帮扶,重点向县域高中和县级职教中心倾斜。目前,普通高中大班额已全部清零,学校规模控制在3000人左右,办学条件逐步满足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空、小、散、弱”的中等职业学校全部完成整合,规模效益凸显,学校办学实力增强。动态调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开设18个专业大类、158种专业,共有1305个专业布点,覆盖了航空装备、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冶金、石化、新材料等产业,基本满足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结构布局、办学条件的不断优化,为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条件保障。

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多样化发展的工作目标

为党育才、为国育人是教育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围绕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工作目标,我们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先后启动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级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实施高水平中等职业院校和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形成涵盖德育、人文、体育、美育、科技、劳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等诸多特色领域的优质高中。建成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一流、改革创新突出、服务产业成效显著的优秀中等职业学校43所、优质专业192个。实施“英才计划”,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与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育才等25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联合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打破中学与大学壁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与华晨宝马深入合作,开展“订单定制定向培养”,沈阳市化工学校的药剂、大连市轻工学校模具制造技术等专业点高质量完成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技术技能人才。锦州、营口等地在市域内探索职普融通,试办综合高中,构建资源共享、管理双向、学分互认、课程共建、共同保障的运行机制。总体上看,辽宁初步构建了分层与分类结合、特色与错位发展的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深化课程改革和特色建设,输送多样化发展的持续动力

课程实施的多样化是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多样化发展的根本所在。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辽宁始终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大推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规范上好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普通高中全面实行选课走班,积极探索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用,促进职普融通。高中阶段课程实施的多样化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也为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新的动力。

(辽宁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冯守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