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工业4.0与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国际学术论坛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时间:2022-11-24 09:57:49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22-11-24

为交流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有益经验,加强“双高”建设,加快培养先进制造业现场工程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全国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浙江省科技交流和人才服务中心等单位的指导下,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于2022年11月18日成功举办“工业4.0与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学术论坛。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线下会议地点设在学校中和楼217报告厅。会议邀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戴维•阿乔莱那(David Atchoarena)、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大使衔代表杨进、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黄辉、浙江省科技交流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张要武、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沈剑光,以及来自德国、韩国、日本和国内科研院所、兄弟院校领导、专家,大家共同就“工业4.0”背景内涵、智能制造领域发展现状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进行交流分享。会议上下半场分别由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宁波市影视产业协会秘书长刘昊和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沈剑光主持。

图片1.png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仕俊致开幕辞。他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达了热切的欢迎,指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办学历史悠久、深耕宁波发展、国际开放办学、办学成果丰硕等成就和特色,希望通过本次学术论坛增进国际、校企、学校间的热切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校特别是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发展。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戴维· 阿乔莱那(David Atchoarena)、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黄辉、全国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赵鹏飞分别致辞。戴维· 阿乔莱那(David Atchoarena)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举办该项重要论坛表示祝贺,并呼吁在座教师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黄辉阐述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分析了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政策背景和要求,并提出了智能制造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三点建议,包括把准数智时代人才培养定位、深化校企联合培养培训路径、践行中国特色学徒培养模式;赵鹏飞结合学徒制培养的国际比较,着重阐述了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前期探索、四大关键问题和未来展望等内容,其中四大关键问题包括学徒制认可度不高、学徒制参与动力不足、学徒制多元治理体系不全、学徒制培养质量不高。

第二项议程为科研合作平台签约与揭牌仪式,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周志春、副校长应晓清分别与浙江省科技交流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张要武、新加坡科曼集团宁波人事经理周玉春为“中韩精密模具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一带一路沿线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研究所”两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共同揭牌。 

在专题报告环节,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会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马树超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八大策略—我国职业教育面向工业4.0思考》专题报告,他在报告中阐述了工业4.0背景的基本认识,提出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八大策略,并指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并非仅仅体现在学历高或者层次高、项目多和获奖多,而应主要体现在面向合适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上。韩国产业技术振兴院全球技术事业化北京中心主任、韩国中小企业全球技术事业化协会副会长林龙泽 (Lim Yong Taik),日本东北大学工程研究生院博士后水谷正義(Masayoshi MIZUTANI),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执行总监米山春子(Yoneyama Haruko)分别作《韩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动向及政策》、《智能制造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JST推进中日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的举措》专题报告。

随后,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代表团大使衔代表杨进作了《工业4.0对工作世界的影响和教育变革的呼唤》报告,他从工业4.0技术发展的本质特征、工业4.0对工作世界的影响、对工业4.0的迷信和误解的澄清、工业4.0对教育变革的呼唤四个方面做出了详细阐述,并强调高职院校应迅速重塑自己,创造适当环境,使学生掌握复合技能,以建立、适应、管理和利用工业4.0,成为思考者、问题解决者、创新者和沟通者。校长周志春以《校企协同育人 智能制造潜心造匠》为主题,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做法和成效进行了报告,展现了学校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上的卓越育人成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马成荣、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鲍风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建超、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梁裕、德国ACCIO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斯特凡•威廉姆斯(Stefan Willems)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分别作了《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元问题与强变量分析》、《工业4.0背景下的智能制造与高职院校的使命及责任》、《携手头部企业共育航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实践》、《锻造智能制造国际化产教融合范式,打造面向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品牌》、《德国工厂实施工业4.0及智能制造的三个步骤》精彩报告,就智能制造领域青年人才培养及师资团队建设进行经验分享,给与会人员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会议的最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发布“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宁波共识”,共同呼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协作、合力共举,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统筹“三教”协同创新,推进“三融”系统改革,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切实瞄准高素质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要求,调整人才培养理念、规格、方法,为智能制造产业链“强链”“壮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本次会议充分展示了国内外有关“工业4.0与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不仅交流了丰富的学术成果,更加强了大家的友谊与合作。会场现场气氛热烈、内容丰富,受到国内外职业院校与科研机构专家、学者、教师、学生,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企业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本次会议直播热度近3万人,互动评价3000余条,观看区域覆盖国内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及韩、日、法等多个国家,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成楚洁、郑琼鸽、许世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