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产业需求的 多样化职业教育模式基本形成
文章来源:教育部
时间:2022-09-30 13:10:46
教育部
2022-09-30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十年,也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多种多样技术技能人才的十年。十年间,职业教育既强化了类型特色,又在探索中基本形成了适应产业多样化需求的职业教育模式的差序格局,为行业门类齐全、产业形态不同、技术技能迭代的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各种层次类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以职业教育模式为主题的典型案例、学术成果、教学成果等层出不穷,蔚为壮观,反映出中国特色的多样化职业教育模式基本形成。

产业是职业教育依存和发展的“定海神针”。职业教育模式的形成,首要依据的应该是其所服务的产业技术技能需求类型与特征。比较和分析发达国家美国和德国,可以发现,其不同的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职业教育模式,包括高技能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技能替代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等等。

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紧紧围绕服务国家需求,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接我国行业门类齐全、产业形态不同、技术技能迭代的产业发展和需求特征,逐步形成了多种职业教育模式,丰富了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类型,形成了培养技能蓝领、技术灰领和应用型技术师的完备的技术技能人才链,成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所在。我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观察,总结提炼出以下五种职业教育模式:

1.高素质+标准技能的职业教育模式:主要适应福特制产业和一些新商业服务领域,这些工作岗位对技术技能的要求不是太高,所需要的技能容易学到,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能所需时间较短,一年半载或数月即可。但是对劳动者的职业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完整的较为长期的学校教育。对应的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是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

2.复合技能+整体行动能力的职业教育模式:主要适应精益化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这些工作岗位一线工作复杂化精益化,技能积累性强,劳动者需要接受多达数年的长期的职业教育以及工学交替的工作本位学习。中职、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或者职业学校教育迭加学徒制的模式,是与之相适应的模式。

3.知识应用—问题解决式职业教育模式:主要适应新科技革命的需求,和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特色为主的产业领域。这些工作岗位需要知识丰富而技能简化,对专业理论知识要求较高,对实操技能要求并不复杂,工作环境高端复杂,需要本科以上学历较高、学业能力较强的劳动者。因而主要是指本科职业教育或普通大学中实施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模式。

4.职业继续教育模式:主要适应技术技能积累型行业。这些工作岗位需要入职者在工作场所边工作边学习,工作领域需要持续增长的技能需求,工作者通过自我钻研、合作学习、拜师学习等方式,实现可持续职业发展,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和职业证书等级。这是在职业轨道上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

5.短期培训模式:主要适应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个体体力劳动的职业工作,主要训练一技之长,这些技能的特点是简单易学,实操性较强,学习掌握的时间、数周不等。这种模式成本较低,灵活多样,实用性和针对性强,易于就业和获得收入。

上述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模式,各自都具有自身的存在价值和作用,都是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它们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共同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全链条的、系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不能用一种模式来否定其他模式。因此,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应该包含各层次各类型的职业教育模式,这是中国职业教育十年来探索出来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是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路径。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  和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