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时间:2018-12-12 13:04:05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18-12-12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 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这是我国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10年 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 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 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 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 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 需求为目标,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 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 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的目 标,确立了“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 展战略、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 产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深化 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等推进 智能制造的战略任务。“十三五”浙 江省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是建设 “制造强省”。《中国制造2025浙江 行动纲要》和《浙江省加快推进智 能制造发展行动方案(2015 - 2017)>提出发展机器人与智能装 备、新能源汽车与现代交通装备、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工业软 件等十一个重点产业,明确了智能 制造的发展目标与任务。

面对“中国制造2025”发展新 趋势和新机遇,我们需要研究智能 制造的相关政策,破解技术人才短 缺的难题,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途 径,为产业转型升级积蓄力量。近 年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浙 江高职领先发展的步伐落实在创 新行动上,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 式,将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 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技能贯穿人 才培养全过程,对接浙江智能制造 产业,主动开设相关专业及方向, 通过政校企合作,建设国内领先的 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同时以智能制 造基地为依托,开展智能制造产学 研项目开发,深入开展社会服务。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主动对 接浙江智能制造产业。“中国制造 2025”的提出,对制造产业变革影 响深远,对企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 新的要求。为产业培养技术技能型 人才的高职院校,面对“中国制造 2025”发展新趋势,要深入分析企 业岗位及人才需求变化,着眼于突 出产教融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 式,打造与产业链发展相适应的人 才链。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重新 审视专业定位,围绕浙江重点发展 产业和新兴产业优化专业设置,积 极对接“浙江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 发展行动计划”,主动跟踪智能制 造技术发展趋势,为浙江省产业转 型升级服务,将人才培养从传统制 造向智能制造升级、人才层次从技 能型向技术型提升。我们主动调整 专业结构,加强信息技术与制造类 专业的交叉融合,深化互联网在制 造类专业以及相关服务类专业的 深度应用,开设了智能制造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设计、机电 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 术等一批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及一 系列与智能制造相关的专业方向: 数字化设计方向、智能交互设计多 轴加工、数控与维修、工业物联网 等,为浙江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 智能制造的发展主动培养技术技 能人才。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 势,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一直源 源不断地为“浙江制造”输送技术 人才,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平均达99.05%,重点专业就业率达 100%。

2. 政校企合作,建设国内领先 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智能化制造 的“智”是信息化、数字化,“能”是 精益制造的能力。中国要实现从制 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这一整体性 的战略目标,必须推动产学研合 作,整合来自政府、学校和企业的 各类资源,实现产学研生态圈内部 的资源转化与共享。浙江机电职业 技术学院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建设,建立由政府、学校、企业共同 参与的制造业“全链条”人才培养 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选用的 无缝对接,按照“中国制造2025”及 “浙江省关于智能制造发展行动方 案”所提出的新要求,打造一批智 能制造实训基地,以满足浙江省智 能制造技术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 才培养之所需。一是建设“浙江智 造”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 地。该基地是国内集成度最高、设 备最先进,且全面服务于“中国制 造2025”人才培养的公共服务平 台,联合世界著名自动化技术供应 商德国FESTO公司和全球企业管 理软件解决方案技术领袖SAP公司 合作共建。二是建设工业机器人应 用技术实训基地。该基地培养以工 业机器人、自动生产线、网络与通 讯编程技术为核心技术的技术技 能人才。三是建设智能制造(离散 工业)工厂。智能制造工厂通过多 种技术与各类信息的融合,实现制 造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 和柔性化,提高工件的生产质量和 生产效率。四是建设智能制造生产 线控制技术实训中心。中心集成了 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互联网、 视觉检测、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 技术、测量检测技术、现场总线控 制技术、信息管理等先进技术。

3. 以智能制造基地为依托,深 入开展社会服务。在科技创新引领 社会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在培养 人才的同时,还要主动服务区域经 济和社会发展。浙江机电职业技术 学院以智能制造基地为依托,深入 开展社会服务。一是充分发挥基地 功能,拓展技术技能培训项目。以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点 领域和浙江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 业为服务对象,对接“浙江省加快 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行动方案”的要 求,增强实训基地的技术性、系统 性,拓展社会培训的项目类型和技 术档次,提高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和水平。基地面向省内外行业企 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各类组 织,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工程 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世界技能大赛 选手实训、职教师资培训、在校学 生实训、新职业开发和技术创新等 多项工作。二是开展智能制造产学 研项目开发,服务浙江产业转型升 级。特别注重在发展智能装备和智 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 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 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 平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已经建成的 工业机器人研发及集成应用技术、 自动化系统集成与智能仪表技术、 机电一体化设备研发技术、测控与 工业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技 术、数控装备技术等8个与智能制 造密切相关的创新团队和研究所, 显现了学校在机、电、计算机网络 技术等方面的特长优势,为服务社 会奠定了基础。

“中国制造2025 ”为制造业描绘 出未来10年的发展蓝图。下一步,我 们应把握“中国制造2025”的大好机 遇,在助力打造中国制造强国的征 程中,根据浙江产业发展趋势,抓住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不断探 索主动服务智能制造新发展的特色 办学之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为社 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 才,为浙江产业的发展及制造业的 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 才支撑。高职院校要搭建人才培养 平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必须重点 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培养企 业急需人才。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 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产教融 合、校企合作。要打破原有的封闭 式办学模式,发挥自身优势,实现 高职教育“四个合作”办学,即以合 作发展为动力、以合作育人为模 式、以合作办学为体制、以合作就 业为导向,按照国家创新发展高职 教育的新要求,根据区域产业转型 发展的新特点和企业现实的新需 求,根据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特色 和优势,培养企业急需人才。

2. 对接产业转型需求,走内涵 发展之路。高职院校要主动对接产 业转型需求,聚焦产业发展的主战 场,产业发展重点在哪里,高职教育 的重点就应跟进到哪里,优化专业 结构,以专业的不可替代性实现所 培养人才的不可替代性,专业建设 要坚持“产业一岗位一能力一课程” 相结合、“基地一师资”相配套。要做 好区域产业岗位调研和预测工作, 明晰人才培养目标,使专业结构与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同步,乃至 引领这种调整。要更加重视产业中 高端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加 大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 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和工作重心转移 到内涵建设上来,走内涵发展之路, 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 拓展社会服务范围,助推产 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在与区域经 济的对接中,要不断拓展社会服务 范围,让自身成为区域经济与社会 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特别是在当 前经济社会转型和现代产业体系构 建进程中,要立足区域经济与社会 发展实际,强化与政府、行业企业的 对接,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 为依据,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的科 技与技术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真正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规 划之中,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丁金昌,系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