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创新“三协同、四结合、五优化”育人体系
文章来源: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
时间:2023-03-09 13:15:34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
2023-03-09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紧扣农牧类专业人才需求,创新提出“德技融合、共生共长”的育人理念,形成了“三协同、四结合、五优化”德技并修育人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农牧类专业人才,策应了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入选2022年江苏省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工作案例。

一、构建“三协同”育人机制,深度统筹育人资源与育人过程,凝聚教书育人合力

一是育人主体协同。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的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德技并修人才培养制度,推动政行企校深度合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朋辈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接受教育,定期开展家访、召开线上家长会,推动校企家生四方联动,实现育人主体的多方汇聚。

二是育人过程协同。实施“德技双优”计划,统筹兼顾学生各阶段各环节发展需求,德技培养贯通入学教育、学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关键环节;依据学生发展标准,全程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发展目标并定期开展诊断与改进,将学生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贯穿录取至毕业后两年,实现育人过程的多维贯通。

三是育人要素协同。厘清主体职责,贯通育人过程,统筹教育教学全方位的“教师与学生”基本要素、“课标与行规”标准要素、“课程与教材”教学要素、“课堂与养殖场”环境要素、“平台与项目”载体要素、“科研与创新”实践要素、“服务与资助”管理要素、“文化与网络”媒介要素、“诊断与改进”评价要素九大要素,实现育人要素的多元整合。

二、构建“四结合”思政教育模式,整体设计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厚植学生“三农”情怀

一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以活动为载体,以课堂为渠道,在深化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同时,实施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思政互通”机制,组建思政“联合舰队”,共同构建了146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体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因时而进,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增强思政教育有效性。

二是分层与分类相结合。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推行“学业导师+辅导员”双导师制,分年级开展以适应、成长、成才为主题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分专业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等,将价值引领渗透每一名学生,每年举办家风家训、国情农情等主题活动100余场,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三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通过学生网络社区和卓越兽医成长在线平台,链接“三农”新话语,普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建强网络育人场域,借助“微”力量推动线下深入实施“中国好兽医”等思政实践项目,因势而新,明晰农业农村发展大势,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

四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发挥畜牧文化馆等育人场馆的作用,开设“畜牧文化”等课程9门,引进优秀企业文化;结合专业特色和企业需求,举办“农字头”和“牧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企业技师进课堂”“工匠精神进校园”,因事而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三、构建“五优化”育人路径,一体化实施德育与技术技能教育,提高德技并修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优化教书育人队伍。以“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全面落实教研室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以师德引领学德;校企共建高水平课程教学、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三支团队”128个,将“育德”“强技”指标纳入年度业绩考核,“双带头人”领衔“德高技精”育人团队建设,提升教师育德培技能力。

二是优化课程教材体系。将道德、文化、劳动、“双创”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建设,重构“四融合”的“平台+方向+拓展”课程体系,跨专业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和重点教材,深度挖掘课程及教材的育德功能,引入行业职业标准,校企合作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76部,推动思政元素融入课程。

三是优化教育教学方法。依托国家、省、校三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通过开展“做好一门课程设计、写好一门课程教案、用好一门课程资源”教学基本功考核,打造“金课”128门,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激发学生成长成才内生动力,推进课堂革命和学习革命。

四是优化实践育人平台。完善畜牧科技园等基地运行机制,建设“产教科创”四维融合实践育人平台,丰富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劳动教育等功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将科技研发项目与创新创业项目、社会实践项目相融合,“基地+团队”推进实践育人。

五是优化育人评价机制。校企融合,共同实施“1+X+素质教育证书”制度,推动多方主体多元评价;依托教育教学一体化平台,开展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四个层面的质量诊改,对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质量进行诊断,优化评价机制,提升育人水平。(郑义 王明珠 朱其志 李新苗)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