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总结疫情期间我国在线教学工作的经验,积极为全球大学抗击疫情贡献中国高等教育的力量,2020年4月10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中国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课程建设工作视频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五十多所高校和相关课程平台的负责人、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管负责人和高教处长参加了本次会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作《应对危机 化危为机 主动求变 做好在线教育国际平台及课程资源建设》报告。
应对危机:盘点高校在线教学情况
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3日,全国在线开学的普通高校共计1454所,95万余名教师开设94.2万门、713.3万门次在线课程,参加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达11.8亿人次。疫情期间新增上线5000门慕课,平台培训师资新增394万人次,32个省厅(含兵团)、1400多所高校、30多个课程和技术平台的积极参与有力保障了在线教学。
此次在线教育热潮改变了教师的“教”,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成就感;改变了学生的“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获得感;改变了学校的“管”,增强了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改变了教育的“形态”,使得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习。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意义深远,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创举,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实验。
此次疫情为在线教学的应用和普及提供了巨大的契机。下一步,教育部将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单位加快研究、总结经验,将“战时措施”转化为“平时措施”,将“临时教改”转化为“质量行动”,将在线教学的一些生动实践转化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持续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一流在线“金课”,形成包括思想、理念、内容、方法、技术、标准、评价、范式等在内的一整套改革方案。
化危为机:推出在线教学国际平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表示:“目前全球教育中断的规模和速度是空前的,如果持续下去,将会损及受教育权。”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疫情期间,向各国援助了口罩、试剂盒等抗疫物资。中国高等教育也应该在危机时刻支持世界高等教育共渡难关,用中国优质课程资源服务全球学习者。
“在前期一系列工作基础上,教育部计划启动高校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建设项目,爱课程和学堂在线成为首批入选平台。”吴岩表示,两个平台将汇聚最好的大学、最好的教师、最好的课程,提供给世界各国大学生进行在线学习,并提供尽可能指导、帮助和学习服务。此次要推出的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就是在通盘考虑以往建设的基础上,推出能代表中国水平、中国质量的英文版国际平台和课程资源。
该平台将由59+所高校主建100+门课程,由政府(平台与课程建设委员会、专家顾问组)支持协调,由爱课程、学堂在线社会机构主营运行。平台宗旨是向全世界传递有温度、有力置、有穿透力的爱,向全世界传递教育之爱、教师之爱、教学之爱;汇聚中国最好的大学、最好的教师、最好的课程;向全球所有大学和大学生免费开放并提供支持服务。同时也在访问、界面、服务、功能、技术五个方面提出平台建设要求,在内容、设计、传播、纪律、语言五个方面提出课程建设要求。首批将上线8类优质课程,高校和平台应做好质量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委员会与专家顾问组需努力完善技术服务与运行管理。
各高校、各平台、高教司要一手抓课程及平台建设,一手抓国际宣传和推介工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和渠道扩大平台的国际影响。要充分发挥海外留学生群体的作用,动员他们首先上线学习并积极推介。
主动求变:为学习革命做出中国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从世界高等教育中学到了许多,要以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为标志,积极为世界高等教育在线教育做出中国贡献。”吴岩表示。
提出中国方案。3月13日,为应对疫情导致的全球性停学的状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应对疫情的远程学习解决方案,依据影响范围广泛、用户基础强大等标准,推荐了世界范围内的27个学习应用程序和平台,供家长、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系统使用。中国国内相关应用平台中,阿里钉钉和爱课程上榜。
提供中国技术。3月17日,全球移动通信协会将“中国慕课大会5G+超远程虚拟仿真实验”列入5G行业应用案例,这也表明我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得到国际权威组织的认可和推广。
分享中国经验。疫情期间,我国积极与国外政府、平台、高校开展在线教学交流合作。黑龙江省教育厅向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介绍在线教学组织管理经验;已有数十门课程加入edX、Cousera、AMEE等平台应对疫情的远程教学项目;清华大学举办国际高校在线教学“云分享”,与亚欧十几所高校代表共享经验。
做出中国贡献。教育部还计划将于今年在北京召开世界慕课大会,届时将发布《世界慕课发展北京宣言》,倡议成立世界慕课联盟。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高等教育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中学到了许多,我们是努力的学习者。以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为标志,中国高等教育将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方案,让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分享。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