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会计行业影响 研制中高职一体化标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文章来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王忠孝
时间:2022-12-06 14:49:58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王忠孝
2022-12-06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影响,会计行业发生了较大变化,行业新的组织形式、新岗位、新技能不断涌现。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断完善,财务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增加,财务大数据处理作为新的岗位技能越来越重要,云会计处理方式日益增多,新技术驱动会计行业不断发展,对会计工作岗位和内容产生深远影响,对会计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适应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新技术革命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新形势的会计学科专业体系。配合教育部门深化会计学历教育改革,依托部分高校,聚焦直接影响会计学科专业建设的关键因素,从师资、课程、教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和实践基地等方面进行教改研究和探索”。今年4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在第十四条中指出“国家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会计人才如何贯通培养,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形成有效成果以推进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

今年初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中高职一体化重大课题指南,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以及浙江省中职财会专业师资培养和高考改革牵头院校,一直致力于中高职一体化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和实践。今年通过积极申报承担了“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把会计人才培养的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一体化体系建设、标准研制放到了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积极进行研究与实践。

一、中高职一体化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标准体系研制过程

1.确定工作计划,启动调研工作

调研分为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和学校人才培养现状调研两部分。

(1)人才需求调研。包括文献调研、实地调研、行业大数据调研、问卷调研等,课题组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了解了财政部对会计人员发展规划、国家会计学院对会计人员发展分析等。实地走访了省内11地市50余家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通过访问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招聘网站,对浙江省企业招聘会计人员相关岗位2余万条信息抓取后进行大数据分析。制作发布企业会计人员、中职学校毕业生、高职学校毕业生等三类问卷,回收企业一线技术骨干的有效样本276份、中职院校毕业生有效样本197份、高职院校毕业生有效样本1228份。通过调研形成了《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学校人才培养现状调研。除实地调研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外,还制作发布了中职学校教师、高职学校教师调查问卷,区域涉及浙江省 11个地市,覆盖了全省29所高职院校及100余所所中职学校。通过调研明确了人才培养需要改进的方向和具体内容,形成了《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研报告》。

2.做好职业能力分析,为后续标准建设创造了前提

职业能力分析是中高职一体课改研究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从工作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的核心工作。这项工作既是前期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现状两个调研报告的延续,也是后续的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础。课题组通过多轮充分讨论,基于中高职一体化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自身内在逻辑,结合浙江省会计行业发展特点及其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养的需求,以一体化长学制复合型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为目标,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符合会计行业发展实际的职业能力分析结果。

(1)召开企业专家职业能力分析会。除课程专家外,课题组邀请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上海锐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石油分公司、杭州略营励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连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博雷中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杭实资产管理(杭州)有限公司、上海必胜客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杭州联合银行、传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财务骨干等12位行业企业专家在杭州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召开两天的职业能力分析会,共同研讨会计职业能力分析,确定11会计工作领域和职业能力,形成会计职业能力分析表。

图片1.png

图1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企业专家职业能力分析会

(2)召开企业专家职业能力分析会。课题组成员在企业专家给出的职业能力分析表基础上,在杭州市玉皇山庄召开职业能力分析推进会,邀请省教科院许宝良教研员到会指导。此外还邀请3位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围绕传统会计岗位、新会计岗位等职业岗位群,讨论典型职业活动,明确各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对原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化,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解排序,明确每条职业能力应该在哪个学段进行培养,进一步归纳课程内容。

图片2.png

图2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院校专家职业能力分析会

(3)召开专家论证会,完善职业能力分析表。针对课题组分析后认为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内容,课题组核心成员再次定点深入财务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进行专项调研,深入了解财务机器人、财务大数据、云会计等新岗位、新业态的变化,补充职业能力标准的具体内容。9月课题组召开线上工作会议,邀请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略营励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专家对职业能力分析表进行审定,最终确定13个工作领域、100个模块、429条职业能力,形成《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报告》。

3.研制专业教学标准,完成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性方案

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础性文件,是指导专业组织实施教学、加强专业建设、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依据前期完成的职业能力分析标准,确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梳理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两个学段一体化课程体系, 按照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三大模块整合课程,从纵向实现课程结构的贯通,有效解决课程不统一的问题。同一模块各课程都是阶梯式衔接,按照简单到复杂、基础到核心的职业能力发展水平整合课程,实现课程内容的横向融通,有效解决了课程内容交叉和重复的问题。形成一体设计、递进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并根据教学实施的需要,明确了师资队伍、教学设置、教学资源等教学基本条件的配置要求,并提出相关质量保障措施。 完成了《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专业教学标准》《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性方案》,为专业培养做好顶层设计。

4.研制核心课程标准,为进行具体教学实施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重在确定课程内容与要求,与人才需求调研、职业能力分析、专业教学标准一脉相承,课题组在前面标准基础上,研制了中职学段8门核心课程和高职学段8门核心课程标准,明确各门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等。两个学段核心课程既有智能财务基础、财务大数据分析、财务机器人应用于开发等全新课程,也有智能化成本会计、税费及核算与智能申报、数字化管理会计实务等更新内容课程,全面对接行业新变化和发展趋势,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落地实施,培养具备岗位新技能的智能会计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中高职一体化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标准体系特点

1.全面吸收会计行业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变化

随着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推广,智能财务、财务共享等理念,以及财务机器人等自动化工具逐步推广,优化了会计机构组织形式,拓展了会计人员工作职能,对会计人员会计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行业变化对人才需求是中高职一体化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的方向。专业教学应加强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本次标准中增加财务大数据、智能财务等相关课程内容的比重,加大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

2.全面体现中高职一体化会计人才培养

一直以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上,无论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重复度均较高,尤其专业核心课程大量重复,影响了会计人才培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在中高职一体化职业能力分析过程中,按照五年中高职一体化设计,据此优化课程体系,深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改变了传统的3+2中高职衔接的两个学段的简单相加,课题组在行业企业专家、中高职学校教师、职业教育专家共同研究下,基于浙江省会计行业发展,尤其是数字经济发展对行业影响,明确专业对应会计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而确定会计人才知识、素养和技能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标准,提高了一体化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3.立足浙江区域辐射长三角地区

在大量调研采集浙江中职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数据的同时,对上海、江苏、安徽等长三角地区相关院校数据也进行了采集。人才需求调研立足于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对传统企业会计发展详细调研基础上,对浙江省内大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财务机器人应用、财务大数据等财务数字化发展情况也进行了详细调研。此外,对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一些企业业同时进行了调研,在一定程度上辐射长三角经济区域发展,在提升标准研究代表性同时,为实现标准在全国的引领和示范奠定基础。  

(作者:王忠孝,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学院院长,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改项目首席专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