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浙商职院:新春第一场研讨会 十五家单位共商共建共享
文章来源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时间 : 2025年02月15日 13:40:00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2025-02-15 13:40:00

2 月 13 日上午,一场意义非凡的党建联建共建工作研讨会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此次研讨会以“坚持守正创新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14家兄弟单位共同组织。来自兄弟院校、中小学、社区、红色场馆共15家单位党组织的30余位负责人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交流党建引领发展的特色做法、实践成效,探讨党建联建共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图为 研讨会现场

在新时代,加强党建工作对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次会议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办,旨在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探索党建联建共建新路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大思政课” 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上,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应金萍和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人才办主任王珊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警察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高新实验学校、杭州市钱江湾小学、杭州市高教园小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警察学院等 9 家单位授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是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展示馆”将进一步发挥红色场馆资源优势、思政育人和社会服务功能,推动思政课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助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和“大思政课”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图为 “大思政课” 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

在党建联建共建协议签订仪式上,应金萍致辞。她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指出党建联建共建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提升党建引领力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今后更好开展党建联建共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三点希望:以需求为导向深化协同育人,以创新为驱动推进党组织建设,以服务为宗旨赋能社会发展。

图为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应金萍致辞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国宏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浙江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等 12 家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签署了党建联建共建协议。

图为  12 家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签署党建联建共建协议

应金萍与张国宏为 “精神的力量” 党建工作室揭牌。工作室的成立将为学院深化党建与院建、馆建、课建的融合提供新的平台与动力。

图为 “精神的力量” 党建工作室揭牌

在党建联建共建工作交流研讨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党建联建共建、“大思政课” 建设、思政教育改革等展开深入交流。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党支部书记、馆长俞丹分享了杭州党史馆以党建共建赋能,点亮红色发展之路的创新举措;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储利胜介绍了以“12335”党建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经验与成效;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李同乐分享了学院依托党建联建,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动实践;杭州市钱江湾小学党支部书记劳伟宏介绍了学校在推进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创新做法;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赵晓优介绍了学院坚持党建引领,推进院校、馆际、校社共建联动的实践经验。自由交流环节中,嘉宾们积极发言,为深化党建联建共建工作贡献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图为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查广云主持交流研讨环节

图为 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党支部书记、馆长俞丹作主旨交流发言

图为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储利胜作主旨交流发言

图为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李同乐作主旨交流发言

图为 杭州市钱江湾小学党支部书记劳伟宏作主旨交流发言

图为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赵晓优作主旨交流发言

张国宏作研讨会总结发言,他从理论、历史、现实三个逻辑阐述了会议缘由,希望各联建共建单位以 “融合、创新、协同、发展” 为理念,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深度求索、协同发展,推动党建联建共建工作走深走实,开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新气象。

图为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张国宏作总结发言

此次研讨会为各单位搭建了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为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与会单位纷纷表示,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加强党建联建共建,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党总支也将借鉴先进经验,做好凝聚团队共识的“引领者”、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的“奋斗者”、深化思政教育改革的“践行者”、团队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成就者”、校地社企可信赖的“合作者”,推动学院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赵晓优、陈智鹏、陈斌    

图:陈斌、徐幸子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